2022年4月28日上午,188bet金宝博 官网
茶學係黃豔老師帶領2019級茶學專業7名同學,抵達位於安溪縣感德鎮槐植村的友茗道農場,在校外導師陳德慶師傅的指導下開展烏龍茶加工的綜合實習活動。

團隊合影
在兩位老師的指導下,大家興致勃勃地開始學習曬青、搖青、晾青的操作和技術要點。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。首次在茶鄉學習鐵觀音的加工,我們便感受到了感德傳統鐵觀音“清湯白水”加工工藝的獨特之處,特別是在曬青與搖青上的細微差別,賦予了感德鐵觀音鐵觀音正味的含義和深厚的市場認可度。

鮮葉曬青、搖青學習
我們還學習到了清香型與濃香型鐵觀音的審評要點與風味特征,也學會了使用搖青籠進行手工搖青,這真是一件累人的體力活!利用休息時間,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深入槐植村,了解鮮葉采摘和加工的從業工作者的年齡分布,以及茶村的居民收入和茶農預期產業發展。

槐植村海拔地處486-571m之間,其中陳老師的茶園海拔在600m左右。這裏環境優美,生態盎然。村落裏隨處可見雞鴨鵝等家畜。茶園的生態環境很好,合理的密植和間作喬木,使得茶園和諧自然,充滿活力。陳老師說到茶園的間作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“頭帶帽,腰係帶,腳穿鞋”。這樣種植的茶園,不僅在茶園外形上更加美觀,且生物多樣性增加,便於茶園養分積累和抗病蟲害的提升。


圖為頭帶帽,種植豆科類植物
此外,我們還參與了烏龍茶鐵觀音的製作,從曬青晾青時候茶葉的攤放標準,到搖青的香氣變化、清/濃香的⼀般搖青標準。殺青時候溫度的把控,複殺時候的作用、注意事項,在到最後的烘幹溫度時間的控製。陳老師把這些細致的知識都教授給我們。但是製茶不是⼀朝既成,更不是聽之則會,這次的實習帶領我們體驗、梳理了烏龍茶製備的框架流程,確立了對茶園的簡單認知和敬畏之感。這不僅僅是處於茶學專業或者茶行業的實習,也是我們對自然和諧,中華茶文化的傳承以及工匠精神的學習和體會。